1古代文论选读重点(大纲中需要掌握的知识【1.1】《尚书》(上古文献汇编)(掌握)诗言志的基本观点。诗言志的观点:“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志”指的是意志和感情。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1.1】《尚书》(上古文献汇编)诗、乐、舞三者之间关系的描述。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中“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附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在当时,除了诗以外,乐也起着教育的作用,乐与诗到后来才发展成两种独立的文艺形式,即以声音为媒介的音乐和以语言为媒介的诗歌。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1.2】《论语》(孔子极其门人)(理解)“思无邪:孔子对诗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思想内容方面,孔子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所说的无邪一般解作“诚正”。所谓诚正,当然有他具体的阶级标准。但我们从《诗经》本身的题材和内容的广泛、风格和感情的多样等这些特点来分析,可以认为,孔子提出的“思无邪”的本意,未必就像像汉儒、宋儒那样保守和偏狭。相反,他的尺度还是比较宽泛的。【1.2】《论语》(孔子极其门人)(理解)文质彬彬:孔子主张文质并重,辞意兼顾《论语庸也》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完整表达了孔子的质文观。孔子以后质文并重便成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并为后世学者所丰富和发展。这是强调文质不可偏废,内容和形式并重的思想。在《论语卫灵公》中,”子曰:“辞,达而已矣”。这是强调文学既要有文采,又必须以达意为主,要恰到好处,不过又无不及。孔子的这个文质并重、辞意兼顾的看法,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1.2】《论语》(孔子极其门人)(掌握)兴观群怨:“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的功能的系统总结。孔子特别重视诗的效果,即社会作用。•什么叫做兴:就是说诗用比兴的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对读者有启发感染作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从兴的提法来看,孔子已经意识到诗在感情上打动人的力量,但重点仍在理性上的启发。•什么叫做观”:诗歌是反应社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