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文学作品翻译讨论 初中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需要关怀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单纯地停留在对于中国文学的文学素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外国文学作品应到受到学生的重点关注。本文旨在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的译文美学,以培根的 Of…Studies(王佐良译文:《论学习》)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文学作品;翻译讨论 一、语文教材和英国文学作品间的关系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很清楚地点明中国的语文课程需要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旨在培育面对现代化、世界和未来的学生。纵观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基本都是中外文学史上非常优秀的作品,例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泰戈尔的《散文诗两首》、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和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其中培根的《谈读书》作为英国散文的代表作,阐述了正确的读书目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作用和意义[1]。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被作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度课文学习。以下将以王佐良先生翻译培根的 Of…Studies 作为范例,简要分析王佐良先生译本的翻译美学。 二、翻译标准介绍 翻译是跨语言沟通过程中桥接不同语言的途径。有两个主要的翻译标准:忠实和流畅。忠实是指要在原文中表达的语言和文化信息,即原文的信息在原文意义得到了充分而准确的表达,从而使目标语言阅读者获得的信息和原语言阅读者获得的信息一样。流畅是指法律规范、清楚且易于理解的疑问,不会出现不合乎常理、结构混乱和逻辑不清楚的现象[2]。假如想翻译得更好,则需要翻译者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使译文更地道,更加“古色古香”,并能够准确地将原文中包含的文化背景反映到译文中包含的文化背景。例如原文的 taste 意为“尝;有…味道”,swallow 意为“吞下;咽下”,chew 意为“咀嚼;嚼碎”,句中用了排比的修辞,通过对比,阐述了有些书只需粗略地读,而有些则要认真地读。在后两个分句中,培根用 others 和 some…few 做主语,替代前面分句的 some…books,使语句更加简洁。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它只需要借助词语和句意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实现句子群之间的联系。省略在英语翻译中也能达到语义衔接的目的。 三、中国现代散文与英国 Essay 的比较分析 Essay,通译为随笔,又有人译作文章、美文、小品文、絮语散文、随笔散文。它最初是一种散文文体,源于法国蒙田,进展于英国。英语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