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概念的研究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发展了什么?这是课堂教学必须首先要考虑和追问的问题。孔企平提出有效教学就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效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合作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应该有两个标准:第一,课堂学习的氛围怎样;第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否真正体现了合作优势而不是流于形式。有效教学就是要促进学生内在的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而这些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合作学习有效性如何界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使无效的合作学习转变为有效的合作学习?这些都是研究者们研究的焦点。刘电芝,马颖提出从三个方面理解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内涵:(1)从结果维度看,合作学习有效性就是指合作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从过程维度看,合作学习有效性就是指合作学习显著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3)从影响维度看,合作学习有效性就是指合作学习对学生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后效。这个概念隐含了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因素,取得的成效主要指这个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成功;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对学生产生的后效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的延续,学生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借鉴上述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内涵以及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本文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定义为:从结果维度看,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就是指数学合作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表现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数学成绩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过程维度看,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就是指数学合作学习显著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具体表现为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教师通过对某些教学内容施行合作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影响维度看,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就是指数学合作学习对学生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后效,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对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都有了很大改善。教师组织的数学合作学习必须是合规律的,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其次,教师组织的数学合作学习应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其实就包含了合作学习的策略、评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