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0届二轮专题讲练测高三政治哲学部分专题12 认识论教案

2010届二轮专题讲练测高三政治哲学部分专题12 认识论教案_第1页
1/7
2010届二轮专题讲练测高三政治哲学部分专题12 认识论教案_第2页
2/7
2010届二轮专题讲练测高三政治哲学部分专题12 认识论教案_第3页
3/7
2010 届二轮专题讲练测(教案)专题十二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专项直击】【考情分析】 哲学生活认识论部分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于规律,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做到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挥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综观历年高考,本单元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题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一般都以具体材料尤其是热点材料为载体,考查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在非选择题的立意方面,本单元内容往往和辩证法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命题特点: (1)从题型上看,单选、不定项选择、非选择题各种题型都有(其中选择题考查的次数较多); (2)从取材看:主要有名言警句、古文诗歌、现代自然科学成就、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当今社会热点等,取材比较广泛; (3)从考查知识点看:现象、理性认识、科学理论、认识发展深化、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认识的辩证关系等都有所涉及,重点集中在认识的深化、扩展、推移上。【考点整合】 1、实践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用心 爱心 专心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而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0届二轮专题讲练测高三政治哲学部分专题12 认识论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