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品真味——《江雪》教学 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学习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新课引入 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着小船上垂钓。 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 (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的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学生品味诗语言。 师:画面好空旷,情景好凄凉,背景好寥廓,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画作者却只用了 20 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赞扬,你们喜爱这首诗吗,为什么? (如柳宗元的诗具有一种 对称美,千山对万径, 灭对绝,孤对独,蓑笠翁对寒江雪。对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一种凄凉美,这首诗,语言具有对称美。同样的意思,同样是这样的组合,是组合得这么巧妙,这种妙的组合叫人赞叹,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间蕴含的情意。) (诗意、诗味、诗情仅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逝了。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爱这首诗之际,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 四、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你们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可能是什么时候。 老师随机介绍读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东)所以人们称他柳河东,20 多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2 岁那年参加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名气很大,谁知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降几级,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46 岁那年在忧闷中病逝。这首古诗,就是诗人被贬到永州时所作。当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无生机的世界里,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独钓的情景,他会那么想呢? 1、指导朗读,读出苦闷,苦恼,或者读出坚贞不屈,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这里的背景介绍不是由老师直接传授于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老师的导也是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 五、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边为了了解国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