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X X 论 文题 目: 专 业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论 文 完 成 日 期 20XX 年 XX 月 国内外信息化水平测度比较浅析论文关键词:测量方法;比较讨论,信息化指数论文摘要:国内外有关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模型或方法很多,本文仅对马克卢普法、波拉特法、信息化指数法和我国信息化测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信息技术及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促使生产力现代化,使生产生活方式、思维行为方式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根本性变革而最终导致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经济的进展趋势,从整体上引导着世界潮流。信息化程度已成为 21 世纪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进展水平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进展水平及其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向信息社会迈进的程度、把握潜在的市场机会和制定进一步的进展战略。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模型或方法有二三十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马克卢普法、波拉特法、信息化指数法、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国际数据公司法、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信息化综合指数法和企业信息评价法。下面仅对马克卢普法、波拉特法、信息化指数法和我国信息化测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1 马克卢普法马克卢普法是从信息产业的角度开展讨论的。他于 1962 年出版的《美国知识的生产与分配》第三章“生产知识产业及其职业”中首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他认为,知识产业是一类或者为自己所消费,或者为他人所用而生产知识、提供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厂商、单位、组织和部门或其中的班组,有时可能是个人和家庭。他将知识分为世俗知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艺术知识和没有文字的知识。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范围大到几乎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这种“几乎无所不包”的知识产业主要由 5 个分支 30 个产业构成,包括教育、科学讨论、信息设备、通信媒体、信息服务 5 大类,相应地分为老师、科学家、计算机工程师、演员、律师 5 大知识职业。马克卢普法主要是从宏观上测算信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信息部门就业人数的比例以及信息部门的收入占国民总收人的比重大小来间接描述信息资源的作用与贡献。马克卢普在书中主要考察了信息产业在经济进展中的作用与意义,讨论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比例问题,精辟地分析了知识生产与分配的经济机制,提出了一套测算信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