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楚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以及支流与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知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2.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4.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教学重点重点: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及湖泊;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灌溉和航运方面的作用。难点:长江的基本情况,各段河流的特征和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治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图、长江干流剖面图、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对象分析:本节知识主要是针对初中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长江的了解很少,利用讲解法,图示法,演示法等来帮助学生掌握本节内容,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教学方法读用法、讲述法、导学法和讨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情况,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曲和诗词来赞颂祖国的大江大河,请同学们先来听下一首歌《长江之歌》。[播放音乐]《长江之歌》,让学生们认真的听。[提问]这首歌赞美的是哪一条河流?[学生回答]长江[讲解]长江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那它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就来学习长江。1、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的大小与变化情况、主要支流及分段2、各河流的主要特征3、人河关系:河流对人类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具体措施[转折]下边我们就按照这种思路,来了解一下长江的概况。[板书]一、长江概况[活动]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和“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以下要求:①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②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并画出长江干支流的示意图。③找出长江各河段的分界点宜昌和湖口,看看它们两个城市在哪些省区。[教师小结]发源地:青海的唐古拉山。注入海洋:东海流经省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支流、湖泊:北部支流包括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南部支流包括乌江、湘江和赣江;洞庭湖、鄱阳湖。[板书]如上小结[出示图表]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密西西比河、刚果河)[提问]长江在世界的河流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学生回答、老师小结]长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补充]在我国的众多河流当中,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看,长江都位于全国第一,因此我们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提问]长江的水量这么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量大。[转折]下面我们再来一起看看各河段的特征。[板书]二、上、中、下游的特征[活动]读“长江干流剖面图”。[提问]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追问]结合前面学过的中国的地形地势,想一想,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级阶梯,然后又进入第三级阶梯)分别穿过了哪些主要山脉?(横段山脉和巫山)山被切断,形成什么?(峡谷)[追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图片并讲解]虎跳峡、三峡,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板书]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转折]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活动]读“治理荆江工程示意图”思考[学生回答]在中游地区河道变得弯曲了。[补充]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