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 超越学生(全文)一、课前调查知学情,以学定教是基础――基于学生只有诊断好学情,把握好学生的起点与难点,才能更好地对接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课堂教学才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才能落到实处。老师在执教《分数意义》这一课时,在上课前,先让学生用画图、举例等方式表示出 ,并要求至少表示出 2 种,并展示如下作品 1:师:看,同学们表示的 ,对吗?生:不对,它没有平均分。老师承接点评肯定这位学生的发言,并板书“平均分”,并展示作品 2:师:这样表示 可以吗?生 :这里画的三角形有的大有的小,它们不一样大,也没有平均分。生 :这里有 5 个三角形,5 个中取 2 个,就是 。师:你们同意吗?三角形不一样大,可以吗?此处正是跟学生原有认知中产生冲突的部分,老师请一列学生(5个)分别站起来,指着这列中头尾较胖的 2 位学生。师:①这 2 个占 5 个中的 ,对吗?② 这 2 个同学的体重占 5 个同学总体重的 ,对吗?学生一下子做出了正确的推断,领悟了其间的不同,突破了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课本多以面积、长度为素材呈现而造成的认知障碍。紧接着老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思考,看着手中拿到的其他同学的表示 的作品,同桌沟通推断冲突破解提升。二、问题设计是灵魂,突破障碍促进展――超越学生在课的展开环节,即探究素材(一):懒羊羊吃了一块月饼的 ,喜羊羊吃了一盒月饼的 。师:谁吃得多一些?刚开始,多数学生认为是喜羊羊吃得多一些,老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表示出自己的答案。生 1:师:明明是 2 个,怎么也说是 呢?生 :8 块饼平均分 4 份,其中 2 块就是 。师: 可以是一个吗?生 :可以,那这盒里就只有 4 块月饼。生 : 。师:这 还可以是 3 个吗?生 :可以,3×4=12 个,那盒里就一共有 12 块月饼。师: 还可以是几个呢?师:现在谁吃得多?生 :不一定,哦!应该是无法确定!师:为什么?生 :因为懒羊羊吃的那一块月饼还可能非常非常的大,那它的 就会很大。老师马上在黑板上画出超大一块饼,并标出它的 部分(同时手指着特小块的一盒饼),视觉冲突让学生一下子拓展了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师:现在你们认为谁吃得多?师:无法确定。师:为什么?生 :因为月饼大小不知。生 :因为个数不知。此时学生对于 的认识已是多维度,且理性、全面了,是基于整体的多少即单位“1”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他们突破了原有的障碍,认知大幅度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