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加工合同 2 篇(生产加工合同协议书) 下面是我分享的塑料加工合同 2 篇(生产加工合同协议书),供大家参考。 塑料加工合同 1 原告:某塑料厂 被告:某塑料模具厂 某塑料厂与某塑料模具厂于 1985 年 1 月 20 日签订加工承揽合同一份,由塑料模具厂为塑料厂加工多层塑化模具一套,材料加工费 21000 元,同年 2 月底完成。塑料厂并允诺另付塑料模具厂帐外“加快费”3000 元。 加工承揽合同履行中,塑料厂分别于 1985 年 2 月 2 日和 2月 13 日,将材料加工费 21000 元全部汇付塑料模具厂。但塑料模具厂 4 月 15 日才加工完毕,经验收,因模具有裂痕,由塑料模具厂另行加工一台同型模具,5 月 5 日交货验收。5 月 3 日塑料厂验收时,发现塑料模具厂并未做同型模具,仅对原模具进行了部分修补,质量仍不合格。5 月 13 日,双方再次商订,由塑料模具厂继续修理模具,5 月底完工验收,质量为正常使用不低于一年时间,并退还塑料厂加工费 4000 元。塑料模具厂除按约定退还 4000 元外,再次误期于 10 月 7 日将模具送至塑料厂。经双方试车检验,模具跑料严重,无法正常使用。12 月 7日双方商定,由于模具不符合质量要求,塑料模具厂只收取9000 元材料费,其余 8000 元加工费于 1986 年 1 月 15 日前,分两次退还塑料厂,但至 1986 年 3 月 26 日塑料模具厂尚未退还余款。塑料厂向某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塑料模具厂退还全部材料及加工费 17000 元,并给付违约金和经济损失费 35300 元。 法院审理中认为:塑料模具厂为塑料厂加工制作模具,既未按期完成,又不符合质量要求,已经违约。尔后,双方虽几经变更协议,但塑料模具厂终未履行,导致纠纷应负完全责任。另,双方协商收受帐外“加快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实属错误,应予批判。塑料厂向塑料模具厂索赔应得利润欠妥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 41 条第 1 款规定,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如下: 1、塑料模具厂为塑料厂加工多层塑化模具,因质量不合格,作退货处理,报废模具由塑料厂自行处理; 2、塑料模具厂退还塑料厂材料、加工费 17000 元; 3、塑料模具厂赔偿塑料厂运输、旅差费用 1000 元; 4、上述二、三两项合计 18000 元,由塑料模具厂分 4 次给付塑料厂:1986 年 5 月给付 3000 元,1986 年 6 至 8 月,每月给付 5000 元。 5、塑料厂放弃其它要求。 1、本案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