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多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11200)陈龙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点型思维到线型思维再到面型思维,最后到体型思维的过程。点型思维又称低级思维,属于识记思维,一般在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等知识时常到用点型思维。线型思维,即通常所说的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它具有双向传递性,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线型思维是在点型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型思维为多向性的双向思维,即通常所说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学生来说,能够在化学学习中进行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就是思维的一次飞跃。体型思维则是多层次、多向性的高级思维,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提高,是思维的二次飞跃。 思维如果缺乏多向性,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思维定势”,从而影响人的发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展开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那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能力呢?一、 激发兴趣、引导探疑、开展辩论,活跃学生多向思维所谓激发兴趣,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与学的最佳切合点。激“趣”能赋予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原动力。激“趣”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3 原子结构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由学生分别模拟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进行思辩,让学生展开想象,设计出当时可能的各种情况和可能的争议,巧妙地使得课文内容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形式的变换使学生立即产生新鲜感,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创造欲,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探索事物过程中所遇到的艰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在学习该节内容时枯燥泛味和抽象难懂的现象和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对教材的处理笔者以为不能按部就班,应当“开源节流”。所谓“节流”,就是充分用好教材,设法让学生对教材产生兴趣,因势利导,讲深讲透;对学生不感兴趣的课文,注意内容上要讲得活,形式上要用得活。同时注意“开源”,以知识的新鲜来弥补课堂教学的活力不足之缺憾,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概括起来就是: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最佳条件,选择最佳时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产生多向性思维的源动力。引导探疑,即疑是思的动力,多疑善思才能发现问题,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