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企业文化的“铁三角”探讨

企业文化的“铁三角”探讨_第1页
1/6
企业文化的“铁三角”探讨_第2页
2/6
企业文化的“铁三角”探讨_第3页
3/6
本文作者:周施恩;文献来源:《企业研究》杂志,2006 年 4 月号编者按在上一期,周施恩博士从企业文化权威埃德加沙因的分析框架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文化的结构性缺陷,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许多企业所“表达的价值”是“天外来物”,与企业原有的价值体系格格不入,或许这就是我国企业文化难以有效落地的关键原因。那么,有效的企业文化应该从哪里来呢?作者将在本期做出回答。企业文化的“铁三角” —— 一个关于企业文化根基的探讨企业文化应该从哪里来?从理论上讲,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再谈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对企业文化的探索已有将近 30年的历史。古语讲“三十而立”,如果我们热热闹闹地搞了近 30 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却连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还有没搞清楚,那不是胡闹是什么?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国许多企业的确连这个基本问题都还没有弄明白(请参阅上期“从埃德加沙因‘眼’里看中国企业文化”)。因此,在深入研究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之前,我们有必要搞清“企业文化应该来自何处”这个根本问题。本文将从简要分析企业文化的使命入手,进而研究为完成这样的使命,企业文化应该基于什么而建立。企业文化的“使命”企业从事任何活动都应该有很强的目的性,否则就是不“理性”。企业投入大笔资金、下很大力气,以数代人的努力来塑造企业文化,当然更要有明确的目的。对企业文化使命的研究,就是要回答“为什么要塑造企业文化”这一看似浅显但又不得不回答的基本问题。颇有争议的概念 有学者统计,国内外专家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已有将近 200 种。由此可见,人们对“企业文化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在理解上还存在较大的歧义。从被引用的范围来看,埃德加沙因和约翰科特对企业文化的定义的影响面要相对大一些。企业文化理论的奠基人沙因教授认为: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在企业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员工们共同习得的“价值观、理念和假设”,它们随着组织继续获得成功而变成“共享的”和“理所当然的”。哈佛商学院管理行为和领导学权威、两度麦肯锡“哈佛商学院最佳文章”奖获得者——约翰科特教授认为,当人们谈到企业文化时,“通常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的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沙因的定义,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自企业诞生以来,文化因素特别是核心价值观念的沉淀;而科特的定义,则是从领导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文化目前的状况。可以说,前者是对企业文化动态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企业文化的“铁三角”探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