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亚──多产的戏剧天才 威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英国16至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戏剧家。马克思、恩格斯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并把他的作品誉为世界艺术高峰之一。有人统计过,在莎士比亚短促而匆忙的一生中,他一共写就了2首长诗、4首杂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7个剧本。莎士比亚的作品情节丰富曲折;戏剧场面扣人心弦,独具匠心;人物个性鲜亮突出,栩栩如生;语言精彩绝伦,含义深刻。长期以来,莎剧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讨论莎士比亚的生平和著作已成为世界性的一门热门科学。莎学的兴起和普及对整个世界文学的繁荣和进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崭露头角 钟情剧作 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出生于英国中部活里克群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小镇上有一所文法学校。莎士比亚从七岁起就在这所学校里受教育,直到13岁时家道中落才辍学回家,前后将近有6年。这段时间的学习对他日后的戏剧创作不无裨益。莎士比亚辍学之后,没有固定的工作。但他却因此而接触到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们,对他们的生活、行为语言、兴趣爱好进行了种种细致入微的观察。1585年之后,年轻的莎士比亚来到了伦敦。由于他对戏剧的热爱和长期接触戏剧,他不仅培育出自己独特的戏剧欣赏能力而且还开始了他写作剧本的尝试。莎士比亚凭借他天生的艺术感觉和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写出了一个剧本。他选择了一个谁也没有触及过的题材──王族之间的内讧战争。 这出戏于1590年被搬上舞台,演出非常成功,于是次年他又接着写了该剧的第二部。在这种创作激情的燃烧下,莎士比亚又写了第二出历史剧,并且把它和前两部结集出版,题名为《亨利六世》。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中塑造了一个开明君主的形象,但也没放过对那些为了争权夺利而陷生灵百姓于涂炭的王室贵胄们的抨击。莎士比亚接下来写的《理查三世》对封建制度的黑暗与残酷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广阔人民的愿望,也许正因为如此,这出戏一直久演不衰。在历史悲剧的领域里小试牛刀之后,年轻的莎士比亚转而向喜剧进军。他选取了一个现成的题材──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喜剧《孪生兄弟》。这出戏笑料百出,妙趣横生。莎士比亚还给这出戏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做《错误的喜剧》。三部历史剧和一部喜剧的成功,使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乡下人立即名声大振,并受到南安普敦伯爵的赏识。在伯爵府上,莎士比亚以他的广闻博识和机智的言谈使英国文坛的名流对他刮目相看。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