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夸父路遥 在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人生核心提示:路遥和他具有史诗般气质的书——《平凡的世界》被中国当代文学史牢牢地记住了,然而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 42 年。他幼年家贫,青年经历文革,之后为了文学四处流浪,他用生命谱写梦想。贾平凹后来在一篇路遥的文章中写道,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曾子墨:1991 年 3 月 9 日,在四年一度的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当中,小说《平凡的世界》在七百多部长篇小说当中脱颖而出,以榜首的位置直抵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峰。这部小说被评论界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魄力,具有博大恢宏的“史诗般品格”的现实主义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然而一年多后,这部小说的作者路遥就因病去世,年仅 42 岁。作家贾平凹曾说,在陕西有两个人会长久,一个是石鲁,另一个就是路遥。解说:陕北,这块古老的土地,北斗七星照耀下的这块苍凉的北方原野。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多民族交融区域。就在中国人民刚刚站起来的两个月之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三日,陕西省榆林地区清涧县石嘴驿镇王家堡村的一户农民家庭,一个普普通通的生命诞生了。幼年家贫 困难时期炼就乐观品格王天笑(路遥的五弟):我是生再一个人数众多的大家庭,有四个哥哥,三个姐姐,兄弟姐妹八哥,因为陕北这块地方贫穷,就在那块土地上刨挖着,又有这么多的孩子,最后实在没办法,大哥(路遥)在周岁七岁的时候,家里实在没办法养活,就过继给我延川的大伯。解说:童年对我来说不堪回首,那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早晨,穿着破烂的衣服,我们一路上要饭吃,到伯父家,我知道父亲是要把我掷在这里,但我假装不知道,等待着这一天。那天他跟我说,他要上集去,下午就回来,我知道他是要悄悄溜走,我一早起来,趁家里人不知道,我躲在村里一棵老树后,眼看着父亲踏着蒙蒙的晨雾,夹着包袱,像个小偷似的从村子里溜出来,过了大河,上了公路,走了。王天乐(路遥四弟):实际上我大伯也是,不准备供他上学,就准备叫他干活,这是一个最尖锐的矛盾,他后来和我交流,就是觉得,劳动,固然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但是我们家祖祖辈辈要靠劳动,要改变我们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读书,就是读了书,哪怕当一个农民,都应该是清醒的。解说:这个困难的岁月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经济生活上的困难时期,而对我来说,则是经济上和精神上双重的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