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3 ) 课 题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 2 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 学目 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 J 型曲线(图一)产生原因: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 J 型曲线增长。2、 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图二)产生原因: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天敌等制约。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图一) 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图二)影响因素 人为因素:如人工养殖〖引入〗在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大家看“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准备回答。〖提示〗1.Nn=2n,N 代表细菌数量,n 代表“代”。2.N=2216。3.细菌数量不会永远按这个公式增长。可以用实验计数法来验证。〖问题〗再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力。〖板书〗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并完成 P66 图 4-4 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旁栏思考题 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不够精确。〖问题〗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答并板书〗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O时间种群数量Kab教学过程〖学生活动〗阅读 P66 第三段到第五段。〖板书〗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Nt=N0λt〖问题〗“J”型增长能一直持续下去吗?〖板书〗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学生活动〗阅读 P67 并完成 “思考与讨论”。〖提示〗1.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2.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①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②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③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旁栏思考题 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同一种群的 K 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问题〗种群数量达到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