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第 1 篇: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培育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孩子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小手拍起来,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听《春晓》) 2.听完这首儿歌,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春) 3.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春天的面纱,走进春天。(欣赏图片)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春天吗? 4.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今日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惠”字书写。 5.是谁?(简介苏轼) 6.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认识画家,引出全诗 (1)关于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 (3)简介惠崇 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晓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他是怎样写的呢? 二、岀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放声读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开始。 2.检测生字,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全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4.读出诗的节奏感,听老师范读,画出停顿来。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律诗用二二三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5.齐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课件)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师:知晓诗人,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理解诗意,进而体会的情感。 2、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 一读:读景物,把看到的景物划出来。 二读:读诗文,把诗文的意思读到心里。(根据课文插图和课后注释,小组内讨论沟通诗句的意思。) 三读:读自己,把你的情感读出来。(课件) 3、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4.沟通前两句 师: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①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 思考: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诗中那句诗写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诗人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理解“三两枝”“鸭先知” ② 站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