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学生版:知识能力目标描述欧共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日本的崛起;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以及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呼声。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对在两极格局下,欧共体、日本、中国和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史实的学习,理解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学会运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并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世界发展的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1、专题总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由两极走向多极化 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20 世纪 50 年后期起:多极化趋势出现(“新兴力量的崛起”)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加强”)2、本课课题:多极化趋势出现(“新兴力量的崛起”)3、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4、知识结构: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成立的原因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成立:经济一体化(1967 年) 发展:政治一体化 成立的影响 新兴力量的崛起 原因(20 世纪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表现50 年代后期) 影响 多极化趋势出现 过渡时期(1949-1956)中国的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革”时期(196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年以后) 兴起原因、倡导者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主要内容 影响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欧共体成立的原因(1)根本动因:经济发展的需要。20 世纪___50______初,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过程。(2)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联合有助于保障自身的安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2、欧洲共同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