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课标要求考纲展示考纲解读三民主义1.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的推动作用。2.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考点梳理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 提出:1905 年 8 月,孙中山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在其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2. 三民主义(1)含义民族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即“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2)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3)评价进步性:①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②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的方向。③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的作用。局限性: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②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③民生主义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 背景(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4)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孙中山态度发生转变,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 提出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3. 含义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生活,会后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4. 评价(1)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思维升华1.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20 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其中的民族主义反对的是满洲贵族的统治,实质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民族主义是政治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2. 新三民主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