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死之坚强在二十岁之前,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 Mistral)就把她一生的爱全部用完了。她于 1889 年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市附近一个名叫维库尼亚的小镇,父亲是小学教师,他是那种内心丰富、生性敏感的人,虽生活在闭塞的小地方,却喜唱歌、擅写诗,他甚至在镇子里组织了一个合唱团,就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带着十几岁的私生女来参加合唱团的单身母亲,并娶了她。他们婚姻的结晶,就是米斯特拉尔。米斯特拉尔三岁的时候,父亲突然离家,去过他想要的那种自由生活,从此,她再也没见到他。她少时的生活并不愉快——被小学校长污蔑偷窃,还被盖上“弱智”的印章,这些不实之词,在她进入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都还在发挥作用。好在她有诗歌,十四岁时,她就开始发表诗作,那些不起眼的笔名:“某人”、“佚名”,透露出她对自己卑微的认定。她的第一次恋情,更像是在寻找父亲,她爱上的是一个比她大二十四岁的葡萄园主,坚持和无望持续了十八个月,随后,她割舍了这段恋情。1906 年,真正的爱情来了。17 岁的她,爱上了一个名叫罗梅里奥·乌雷塔的年轻的铁路工人,她的诗歌,于是成了她的恋情日志。在 《相逢》中,她这样写:“小路上,遇见了他。水面依然如故,玫瑰未开新花,可我的心却又惊又怕。”在那首日后异常著名的《默爱》中,她这么写:“我本是一个涨满的池塘,可对你却像干涸的泉眼一样。一切都由于我痛苦的沉默,它的残暴胜过死亡!”还有心中的欢喜,还有肉体的愉悦,她全部忠实地写进诗里。她的诗,映射出了这段恋情的整个过程。也包括她的痛苦。就在他们已经进入谈婚论嫁阶段时,这位铁路职 员又爱上了另外一个女子,并且准备和那女子结婚。米斯特拉尔也用诗记下了这变故, 在《谣曲》里,她这么写:“他爱上了别的姑娘,那里洋溢着花香。唱着歌儿过去,只让刺儿为我开放……”更大的变故来了。1909 年,铁路职员把一笔公款借给了朋友,朋友没能及时还钱——另一种说法是,他挪用公款去赌博以筹措办婚事的费用,却没能如愿,他于是开枪自杀。他死后,在他的口袋里,人们发现了一张准备寄给米斯特拉尔的明信片。人们猜测,他已经后悔了,后悔离开她,但错误已经铸成,他再也回不了头。要想了解这爱情和死亡给她的心灵投下的暗影,只要读一读她在五年后写的诗《死的十四行诗》就能知道了,狂热的爱,混合着深挚的恨和诅咒,似在印证《圣经》中关于爱情的名句:“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1914 年, 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