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 父问题导学1.渔父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这一形象有何意义?2.《渔父》一文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3.从全文看,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自主探究渔父飘然而去了,带着他的微笑与洒脱,留下屈原在江边孤独思索。他在想些什么呢?他将何去何从呢?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而死。”屈原的这一结局让我们觉得非常遗憾,他难道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吗?比如说去国或者隐居,就像渔父一样。文法导析绿叶扶花,烘云托月文中塑造了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的强者——屈原;一个是高蹈遁世、随遇而安,能与世推移的隐者——渔父。用渔父的形象来衬托屈原的形象,让屈原直接说出他心里的话语,运用这种衬托的手法,更能突出屈原形象的高大,突出他坚贞不屈的品质。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尝试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写一段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的文字。素材积淀话题集锦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绝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行自适中保持自我的节操。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立面而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矢志不移,至死不渝。渔父用水样的人生告诉我们为人要随性但不可迷失自我;屈原用山般的坚毅告诉我们要保持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管我们用哪种方式生活,也不管我们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铭记——保持自我、保持高洁是我们生活的准则。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佳作片段(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凛然正气,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能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原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得如此透彻清澄。(二)“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饥寒受苦的百姓,作为士大夫的他却束手无策,于是纵身跃入滔滔江水中,成为可歌可泣之人。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他是一名为黎民百姓谋幸福生活的士大夫,面对朝廷的腐败他束手无策,只好投身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