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背诵全词。2.把握作者在词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人生观。【重点难点】1.把握作者在词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人生观。2.本词中豪放情感的体现。【课前预习】1.课内词汇(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同行(xíng) 吟啸(xiào) 芒(máng)鞋 一蓑(suō)烟雨(2)结合课下注释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狼狈:形容处境困窘、难堪。吟啸:吟咏、长啸。芒鞋:草鞋。烟雨:烟波风雨。料峭:开容风力寒冷、尖利。萧瑟:风雨穿林打叶声。(3)用“\”为这首词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每日成语:与苏轼相关的成语沧海一粟——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沧海一粟”由此而得。安步当车——《苏、沈良方》中记载:苏轼在杭州时,用自己的俸禄建了病坊,三年里治疗了近千人。由于他是个大书法家,有些人假装生病,求他开药方来获取他的字。苏轼也不拒绝。一次开了一个药方:“主要有四味药:一日无事以当贵;二日早寝以当富;三日安步以当车;四日晚食以当肉。”不识庐山真面目——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冰肌玉骨——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冰肌玉骨用来形容肌骨像冰一样纯净,像玉一样润泽。3.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这“余独不觉”不就是“泰然处之”吗?【问题探究】(一)整体感知1.熟读全词,思考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2.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1(二)分析综合1.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小序对我们解读这首词有什么作用?2.有人评价此词是“于简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