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2.理解《氓》的含义及掌握赋比兴手法的运用。3.深刻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及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天天预习]1.课内词汇(注音并解释)氓之蚩蚩 送子涉淇 将子无怒 匪我愆期 乘彼垝垣 尔卜尔筮 无食桑葚 自我徂尔 其黄而陨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士也罔极 咥其笑矣 隰则有泮2.每日成语(1)鹊巢鸠占:本指女子出嫁,定居于夫家。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2)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3)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4)巧言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贬义词。(5)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6)辗转反侧: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3.文体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雅”乃宫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有“大雅”“小雅”之分,共105篇;“颂”乃庙堂之音,是王侯举行祭祀或者其它重大典礼时专用的乐歌,共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文学成就。[文本研读]1.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据此全诗分成几部分?)感情基调是什么? 2.学习第一部分(1)在第一章最后的约期相别中,两人的性情已现端倪,请同学们仔细品味语言后概括一下两人的性情。(2)从“子无良媒”到“秋以为期”,女子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3)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4)“尔卜尔筮”等四句表面恋爱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段怎样的姻缘?(5)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哪些性格?3.学习第二部分(1)第三章在全文中的作用?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2)导致“氓”变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3)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4)再来看看,女主人公从这场爱情中总结了哪些经验呢?(5)第二段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