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 知道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2. 学习和借鉴孝文帝改革的策略,体会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二、学习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三、学习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自主学习】一、 卓有成效的新制1.前期改革的的特点:(1)主持者: 冯太后 。(2)重点:建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2.主要措施:(1)制定官吏 俸禄制 ,整顿吏治。(2)推行 均田制 。①前提:政府控制着大量无主荒地。② 内容:将 国家控制 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③ 作用: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设立 三长制。①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② 内容: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③ 职责:检查 户口 ,征收租赋 ,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④ 作用:使国家从中央 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有利于推行均田制。(4)推行新的 租调制 。①原因:与均田制 相适应。② 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 。 ③ 作用: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农民成为国家的 编户齐民,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3.意义:(1)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 (2)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加强了国家管理,巩固了统治。(3)为后来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二、设巧计迁都洛阳1.迁都原因(1)政治:旧都 平城 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 保守势力 强大,阻挠改革。(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旧都时受北边强敌 柔然 的骚扰,很不安全。(4)地理位置: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2. 过程:孝文帝设计以“南伐 ”为名,准备迁都。495 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三、移风易俗1.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 和 生活方式 ,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2.内容: 易服装 、讲汉话、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 、行汉制等。3.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利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合作探究】1.阅读人教版《历史选修 1》P37 学思之窗,想一想,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那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