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抗击疫情的故事 她是我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开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疗新途径。她深化临床一线,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 H7N9 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她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半个世纪,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传染病诊治作出了重大贡献。她用挺拔又柔弱的身躯与死神对抗,抢回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有人说她,其心若兰,心济苍生。她就是我国著名传染病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历经数十载艰苦攻关 愿肝衰竭患者不再无望 要突破一个科学难题,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李兰娟在谈及科研成果背后故事时这样说道。2024 年,由李兰娟领衔,100 多位科研人员参加的李氏人工肝系统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 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则是李兰娟及其团队成员 14 年的辛勤付出。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肝病领域难以翻越的一座高山,李兰娟在从医生涯中见过很多位因肝衰竭而英年早逝的患者。无法挽救患者生命的遗憾和无奈一直在她心中,也逼着她不断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一次偶然的血液净化治疗给李兰娟带来了灵感:一位肝昏迷患者因为无尿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后不久患者苏醒了。是不是可以通过血浆置换和血液吸附技术,有效吸附和清除血液中的炎症物质和毒物,使肝脏得以休养生息,改善肝功能呢?李兰娟被这一病例所启发。 1986 年,李兰娟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讨论攻关。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她和团队克服了诸多技术难点,成功创立了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打破了重症肝病的死亡魔咒。 此后的多年间,李兰娟不忘救治患者的初心,将此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全国推广,力求全国各地重症肝病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救治。目前,全国已有 30 多个省区市的 300 余家医院熟练应用人工肝技术,几十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同时,李兰娟还牵头制定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治疗指南、组织开展人工肝技术培训班,帮助全国同道正确掌握人工肝技术,推动了中国人工肝技术的健康进展。 李兰娟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仅有大家熟知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她还揭示了重型肝炎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进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在抗击非典中,提出了系列防治措施,为浙江取得抗击 SARS 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首创四抗二平衡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