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战鳌头,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 这节课,我们学习杜甫(板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鉴赏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解题 1、茅屋:指诗人求亲告友,于公园 761 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建成后,诗人十分喜悦。《江畔独步寻花》中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诗人在江边独自散步和雨中凭栏远眺时喜悦心情的反映。 杜甫草堂至今犹在,诗因秋风破屋而作,茅屋凭诗人高风亮节而传。千百年来,杜甫草堂是人们瞻仰的圣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众口传颂的诗篇。多少名人大家为此作诗题联,咏志赞叹,现在,我们以名家的诗作题联及诗人自己相关的诗句作引子,来共同欣赏学习这一名篇。 2、写作背景: 从公元 755 年安禄山叛变以来,流转兵间,奔波秦陇的杜甫,总算临时歇下脚来。这时,他已经四十九岁了。可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公元 761 年 2 月,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崔光远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是个毫无学识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杜甫心情恶劣。这年八月,恰恰遇到成都平原风雨成灾,草堂不止一次遭遇暴风雨袭击。一次堂前临江一棵两百岁的楠木也被连根拔起,屋漏把诗人搞得十分狼狈。在那个狼狈的夜晚,诗人想得很多很多,留下了这一名篇。 三、学习新课 (一) 读 1、 老师范读 2、 学生自由朗读 3、 齐读 (二) 译 1、阅读课文提示,边诵读课文,边参看注释,有的查字典,有的翻阅资料,有的互相询问、讨论;老师在学生行间查看,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 2、讲清特别词意 3、参考翻译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