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渡尽劫波-参悟人生──苏轼《定风波》赏析-

渡尽劫波-参悟人生──苏轼《定风波》赏析-_第1页
1/5
渡尽劫波-参悟人生──苏轼《定风波》赏析-_第2页
2/5
渡尽劫波-参悟人生──苏轼《定风波》赏析-_第3页
3/5
渡尽劫波,参悟人生──苏轼《定风波》赏析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作者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1082年)。苏轼只因反对新法,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被人以其诗有谤讪朝政及中外臣僚之意弹劾,于知湖州任上逮捕送御史台狱;羁押四月余后,谪任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的坦荡仕途突遭狂风暴雨,他几欲投江自尽。但谪贬路上,壮美山川洗涤了他那蒙垢的心灵,村野生活又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由此,他对人生大彻大悟,懂得了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不再留恋庙堂,而只寄情于山水了。《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丝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作者自有这种情怀,因眼前景,触心中事,便有感而发了。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雨点穿林打叶之声,本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是外物不足萦怀之意,那么便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雨中继续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心灵不再外物羁绊,就遨游于无穷天地,如《庄子?逍遥游》中说彼且恶乎待哉!既已无功名之念,还有什么好怕来? 竹杖芒鞋轻胜马,素衣简装步行,表现出悠闲与淡定。作者在两年后离开黄州迁谪汝州,途经庐山,有《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也写到竹杖芒鞋,而马是官的坐骑,代表着福贵显达。而作者却说前者轻胜过后者,其中一个轻字,既言其轻巧轻便,又分明是有无官一身轻的意思。表明自己决意远离浮华,归隐山林,耐人咀嚼。 封建士大夫一般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因反对新法,遭遇乌台诗案,奢求再显达,转而追求精神的自由。他在答《李之仪书》中云: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被人推骂却还自喜,这种心理是奇特的,也可见他对于仕途表示厌烦与畏惧。仕的对面是隐,由此引出一句一衰烟雨任平生来,是这条思路的自然进展。 关于一衰烟雨任平生,现代词学家胡云翼解释说:披着衰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似乎只从字眼解释,没有真正触及内蕴。这里的一衰烟雨,我以为并非实写,而是象征。小序里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渡尽劫波-参悟人生──苏轼《定风波》赏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