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训练中实施间歇训练的策略短跑训练中实施间歇训练的策略 短跑项目是属于极限强度工作项目。生理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认为极限强度工作属于由无氧代谢方式供给能量。短跑技术要求人的躯干稍前倾,但不能低头弯腰。两臂应弯曲在体侧做前后摆动。以下仅供参考!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较大强度以上的项目进行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始终使机体在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以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但目前在专项运动训练中,更多的是停留在中长跑理论讨论层次上,虽然也有不少专项运动训练(如中长跑、篮球、散打等)推行了间歇训练法,但就其取得的效果而言远不能体现出本身内涵的功能。短跑作为田径赛中距离短、强度大、速度快的项目,它首先要求运动员具备跑得快的能力,同时要求能维持一定的时间或距离。因此,如何使间歇训练法在专项运动训练中更大范围的推广与运用,是目前理论界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短跑运动是人类运动史上经久不衰的运动项目之一,在国内外大型的田径运动竞赛中,必定设有 100m、200m、400m 等短跑项目,特别是 100m 竞赛它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最大,是最扣人心弦的一项竞赛。短跑从生理、生化学的角度来说,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性项目。强大的爆发性力量,较高的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合理的跑的技术,以及较强的心理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的必备条件。因而,认识短跑项目的特征,把握短跑专项训练的内在规律,探究短跑专项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短跑教练员执教水平和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重要途径。经过长时期的进展,短跑的竞赛项目、训练方法、技战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训练方法、训练手段不断更新,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每出现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在竞赛成绩上就会有大的突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人们对短跑训练方法的认识不断加深,间歇训练作为短跑经典训练方法之一,在短跑项目成绩的提高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实际训练中,对于进展短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所采纳的间歇训练法是不同的。鉴于此我们对间歇训练法应进行仔细的讨论。 1、专项运动训练中采纳间歇训练法的重要性 德国教练员波格施勒和生理学家莱因德尔于 20 世纪 40 年代共同制造了间歇训练法。从心率与心输出量的关系看,健康成人心率保持在 120—180 次/min 之间,心输出量也保持在最稳定的状态。实验过程中证实,若将运动中的负荷强度定在 1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