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4.1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民版必修 2)★考点说明:1.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结构、住宅的、社会习俗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体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其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学会用唯物史观看问题。2.近代以来出现的交通工具:轮船、铁路、汽车、飞机等;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发展。认识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体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感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报刊、影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第一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基础过关一、服饰的变化(三大阶段)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的服饰开始由拘谨、呆板、 逐渐向美观、适体、 、 转变。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 、传统和 服饰并存,呈现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男装主要有长袍马褂、 、 ;女装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发展, 是这方面的典范。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受 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其中,50 年代至 60 年代中期,以 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受到青睐。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末, 和“干部服”盛行, 、 、 、 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3、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受 、 等文化影响,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 、穿的时尚、穿得个性过渡,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闭走向 。★巩固性练习(略)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餐: 、粤菜、 、淮扬菜四大菜系在近代形成,菜系的形成受该地区的自然坏境、 、 、风俗习惯的影响。2、西餐的传入时间:1840 年鸦片战争后3、西餐的特点: 、食品种类、就餐环境、 都与中餐有明显差异。4、西餐传入影响:(1)西餐常用 进入餐桌;(2)出现专门经营西式食品的 出现;(3) 、 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居室建筑的变化中国传统建筑因各地区的 和 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但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北方以 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