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宇宙航行新课教学1、宇宙速度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同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出示]:1、在地面抛出的物体为什么要落回地面?2、什么叫人造地球卫星?学生活动: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1、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最终都要落回到地面。2、如果在地面上抛出一个物体时的 速度足够大,那么它将不再落 回地面,而成为一个绕地球运转的卫星,这个物体此时就可认为是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1、月球也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为什么月亮不会落到地面上来?2、物体做平抛运动时,飞行的距离与飞行的水平初速度有何关系?3、若抛出物体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物体将会怎样?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1、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沿近似 圆周的轨道运转,此时月球受到的地球的引力(即重力), 用来充当绕地运转的向心力,故而月球并不会落到地面上来。2、由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知:x=v0t①h=②联立①、②可得: x=v0即物体飞行的水平距离和初速度 v0及竖直高度 h 有关,在竖直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距离的大小只与初速度 v0有关,水平初速度越大,飞行的越远。3、当平抛的水平初速度足够大时,物体飞行的距离也很大,由于地球是一圆球体,故物体将不能再落回地面,而成为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课件演示《人造卫星发射原理图》:平抛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飞行距离也跟着增大,当速度足够大时,成为一颗绕地运转的卫星。牛顿曾依据平抛现象猜想了卫星的发射原理,但他没有看到他的猜想得以实现。今天,我们的科学家们把牛顿的猜想变成了现实。教师活动:[过渡语]从上面学习可知,当平抛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就可成为卫星。那么,大到什么程度就叫足够大了呢?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同时考虑下面几个问题[投影出示]:1.卫星环绕地球运转的动力学方程是什么?2.为什么向高轨道发 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要困难?3.什么叫第一宇宙速度?什么叫第二宇宙速度?什么叫第三宇宙速度?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答案。1 、 卫 星 绕 地 球 运 转 时 做 匀 速 圆 周 运 动 , 此 时 的 动 力 学 方 程 是 : G2、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时,火箭须克服地球对它的引力而做更多的功,对火箭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比较困难。3、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 动时所必须具有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