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高中历史 第 2 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3一、学习目标:识记:汉武帝数次“举贤良对策”和董仲舒应对;《春秋繁露》,新儒学体系的特色和内容; “五经”,太学,地方教育系统. 理解: “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 运用: 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二、学习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三、学习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个人完善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学指导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秦末战后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________家的_________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有为”:经过六十多年的______,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但也潜伏着危机。_________的实力日益膨胀,_______严重,_______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新儒学的含义:_________把诸子百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的思想。2. 思想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董仲舒认为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为了加强_____,董仲舒宣扬_________.提出_________和______学说,认为天使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C.为了巩固君权和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五种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___________。3.根本目的:加强封____________,巩固___________。4.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实质:以神学为外衣,实质是______________。6.作用: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松外驰的局势十分有利,有利有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三).儒学成为正统 1.采取的措施:A.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 , ”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B.政治上: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