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必修二 第十七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课标解读:通过对课标的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苏联改革的必要性和曲折性。分析出苏联改革的必然失败的历史原因。【本课分析】知识目标:了解历史上苏联的经济概况和经济改革的主要历程,包括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改革带来的严重问题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苏联改革,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苏联改革的影响,提高学生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苏联的改革及其失败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值得深刻反思和吸取经验教 训的大事,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也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分析和认识它 对我们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 善和健康发展所具有的意义。【教材分析】本课探讨的是二战以后苏联相继进行的三次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对于每一次经济改革,基本上是从经济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成效和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背景、改革的目标和原则,改革的局限性和失误(经济结构问题更趋严重, 宏观决策缺乏配套措施,企业自主权未能实现),转向政治改革,改革带 来的严重问题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苏联改革的背景,过程; 教学难点:苏联改革的评价,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生病的美国经济课件展示:请问:美国经济得了什么病?美国的哪位“医生”开了怎样的药方治疗美国经济的这个病1效果如何?学生回答:病情:1929—1933 年爆发经济大危机。药方:罗斯福采取新政的办法解决经济危机。效果:虽然没根除,但是克服了当时的经济危机的状态,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教师活动:1929—1933 年,美国等资本主义世界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同时期的苏联却因为斯大林体制的优势,经济高速发展。但是高速发展的同时,苏联经济的病态也日益显露了出来。第一目 苏联经济的病情教师活动:高速发展的苏联经济显露出怎样的病态呢,看一看下面几个“症状”课件展示:苏联经济的病情材料一:症状一(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