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歌曲《春天的故事》记录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的历史。1979 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1992 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进一步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者用歌声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春天的故事》虽是歌曲,但却有诗史般的气势,后来它被成功地改编成了交响乐;《春天的故事》虽然气势恢弘,它却又十分亲切,使人如沐春风。歌声中,一幅改革开放的新画卷徐徐展开,一本屡经磨损的像册缓缓翻过……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前认知必备目标导航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重点)2.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难点)3.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难点)要点导读教材创新研读教材要点详解 知识点 1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恢复国民经济(1)表现:到 1952 年,我国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3.“一五”计划建设(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图文探究: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1953~1956 年)思考:“一五”计划的主要经济项目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一地区,原因何在?提示:(1)地区:东北地区。(2)原因:①东北地理位置背靠苏联,便于接受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②幅员辽阔,交通便利,资源丰富。③该地区重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比较发达。状元微博:工业化之初优先发展重工业:一是受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二是因为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起点非常低,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三是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加国防力量。3.三大改造(1)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