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解读】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解读:知道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知识梳理】一.概况二.意义1.先秦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极大影响。2.诸子思想共同构成中华民族 的基本精神(1)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 。(2)道家学说构成中国 2 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 。⑶ 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重点突破】一.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反映的时代性和阶级性突破提示:理论分析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决定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们的思想意识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复习思想文化这部分内容时,牢牢抓住这一点,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突破归纳: 1.道家老子反映了奴隶制的瓦解,面对诸侯争霸,社会动乱,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提出了“无为”主张,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2.儒家(1)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奴隶主阶级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礼”,即恢复西周奴隶制等级制度。(2)孟子、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3.墨家墨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墨家学派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应运而生,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4.法家韩非子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意义突破提示:理论分析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根据这一原理可知,任何思想流派和意识都有其存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