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采取的外交政策及其内容。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主要成就的原因、内容和特点。【重点难点】(1)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新中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2)难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涉及到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与历史的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较难理解。【学法指导】①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②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③ 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④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知识链接】一、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含义和作用1.历史背景:(1)国际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有利形势: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②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③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④新中国的成立。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包围。(2)国内形势:①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②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2.基本内容、含义和作用内 容含 义作用“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团结世界人民”积极争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巩固发展和平力量,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主要内容、相互关系、突出特点和主要意义1.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