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电阻定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课。从研究方法上讲,本节内容是体现和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经典案例。如何通过两种探究方案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知道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② 了解导体电阻率的概念,知道常见金属导体电阻率的大小的排序;③ 了解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2、能力目标① 通过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② 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展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② 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成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品质。③ 通过对相关科技问题的讨论学习,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电阻定律的定量关系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理论分析的物理模型是关键。四、学情分析我将首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电阻的可能因素;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分组合作交流实验方案;最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结论来突出教学的重点;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化解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的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复习电阻串并联知识及控制变量法,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分解实验探究的难点。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导、探”式教学方法。“导”:即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发挥主导作用;“探”:即学生自主探究。六、课前准备 “220V,100W”和 “220V,25W” 的 2 只白炽灯泡七、课时安排 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情境一:展示一组简单的串联电路,请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情境二:展示一组简单的并联电路,请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情境三:教师提供“220V,100W”和 “220V,25W” 的2 只白炽灯泡,请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1)计算 2 只灯泡的电阻; (2)观察电阻和灯丝的长短、粗细有什么关系?引出课题:导体的电阻和这些因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1、实验探究从复习控制变量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