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高中语文 2.1 王好战,请以战喻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单元导读:这一单元的文章分为七个话题。《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四篇短文讲了为人君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借用形象的事例说明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只会缘木求鱼。《王何必曰利》讲了维持国家要靠什么,需要的是义而不是利,说明了只顾求利的危害,现在以德治国可谓有孟子思想的影响。这一话题分析得细致且通透,明确地告诫为政者一定要掌握好这一原则。《民为贵》显现了孟子的思想高度,以人为本,国君把人民放在心上,那么百姓就有归宿感,就会竭尽全力地为君王服务,也就成为我们盼望的和谐社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演化为我们今天的立政为民、公平公正民主的精神。《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体现了孟子的政治理想,与百姓同忧乐,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这样的政治环境,则会集四方之民如水之归下,在当时能有这样的远见,的确精深。《人和》这一话题谈了内部团结一致的重要性,“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文章运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使得表意异常酣畅,让人深信不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高屋建瓴,谈了大丈夫与一般人的不同:心存道义,能够经受一切考验,在磨难中成就自我,提升自我。“集义”这一观点更为精深,它是我们现在“终身学习”观点的本源。《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说了人与非人的不同,这一话题的文章多在反面用墨,明确而警醒,数千年来华夏儿女都在接受着它的警示与监督。学习本单元的文章,首先要注意把握孟子的思想要义,其次要注意体会孟子文章的雄浑气势,学习其说理善用比喻、行文多铺排的艺术特点,注意体会其表达效果。作者连线:孟子(约前 372~前 289),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跟孔子差不多,他曾游说各国诸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到过梁(即魏)、齐、宋、滕、鲁等国家,游说过齐威王、宋王偃、滕文公、梁惠王、齐宣王等国君。因主张不见用,晚年退居讲学,跟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撰写了《孟子》一书。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认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反对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