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蝉》原文及译文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虞世南《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作者简介】 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今属浙江省)人。沈静寡欲,精思读书,文章婉缛,初见称于南朝徐陵,后仕隋,为秘书郎。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唐太宗时,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他的诗仍有六朝绮错婉媚的作风。《全唐诗》编其诗一卷。 【注释】 ①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②清露:纯洁的露水。古人认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响:指连绵不断的蝉鸣叫的声音。 ④藉(jiè):凭借 【译诗】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 并不是借了秋风。 【赏析】 这首诗借物咏怀,寄意高远。作者以高洁的蝉自比,说只要栖桐饮露、立身高洁,则声名自远,而无须凭借外物的力量。 作者以蝉的形象,表明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篇二:蝉(虞世南)阅读答案 蝉 虞世南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云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①垂緌(ruí):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②南冠:借指被囚禁的人。 1.两首诗从体裁看都是□□诗,从题材看都是□□诗。(2 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蝉》中“居高”、“声远”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 B.《蝉》中作者以蝉自比,表明自己确实有出众的才华,流露出清高自信之情。 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 D.两首诗描写的对象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 3.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露”,对写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洁说明。(4 分) 【参考答案】 1.(2 分)近体咏物 2.(3 分)D 3.(3分)《蝉》中的“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才会有声高远播;《在狱咏蝉》中“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对写蝉都起了衬托的作用。 篇三:蝉古诗阅读答案 篇一:蝉古诗阅读答案 篇二:蝉古诗阅读答案 篇三:蝉古诗阅读答案 摘要:下文是蝉诗歌鉴赏阅读及赏析,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