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选修三 1.1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情境导入知识目标: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 2、简述 DNA 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能力目标:运用所学 DNA 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 DNA 模型。情感态度价值观:1、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教学重点:DNA 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节内容较为熟悉,因为基因工程在必修Ⅱ中就有章节涉及。而且对基因操作的步骤讲解较为详细,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必修Ⅱ中也同样有部分内容与选修Ⅲ出现不一致(比如“运载体”与“载体”、下一节基因操作第三步“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与“构建表达载体”等说法上的差异),使学生学习时要注意的。同时学生对本节内容很有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这也是对于类似于这样的现代生物科技模块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但这些基本工具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发挥作用,是非常抽象的内容,仅仅靠学生的想象,很难真正理解并融会贯通;同时,中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更乐于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对自己新发现的问题有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材分析:《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是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一《基因工程》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了 DNA 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是学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基础和前提。★教学建议:探究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一系列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探究和思维能力。利用教学多媒体,自制教具,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解决每一程序中的技术难点和重点。1.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新知识。2.让抽象的语言在插图与动手中形成深刻认识。抽象的黏性末端、平末端以及磷酸二酯键的部位,与直观的插图配合运用,使学生准确理解切割或连接部位以及“黏性”的内涵。DNA 连接酶“缝合”磷酸二酯键,在重组 DNA 过程中体现在何处,结合插图更易于理解。在模拟制作 DNA 重组模型时,改为教师提供基因纸带(类似于物理打点计时器纸带),纸带上分两种,一种是一条作为提供目的基因的 DNA 片段,上面设计了很多不同的酶切位点,另一个制成环状表示质粒载体,上有各种酶切位点及两个标记基因。让学生自己分析动手来操作,更容易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