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3 中图版必修 2【课题】必修 2 模块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广东省为例》 【所需课时】1 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课标分析:行为条件:“联系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行为动词:“说明”;认知内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本标准要求的知识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技能认识水平属于迁移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著名理论,可以作为学习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基础。但本条“标准”没有把“中心地理论”一词放于其中,说明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该“牵涉思想,不及理论”。因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涉及“中心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机会。【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从城市群体的角度来了解城市等级的划分和服务功能的差异。教材通过文字“阅读”材料,概述城市中心地理论的形成和特点。教材通过案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及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教材(中图版)与课标的对应关系1.教材通过“活动”,说明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结构的关系。2.教材通过“阅读”“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材料,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3.教材通过文字材料,概述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4.教材通过图 2-1-11 及文字材料—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及其发展变化。四种版本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对比版本中图版人教版山东版湘教版教材内容 本部分内容,在“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中呈现并说明。1. 通过“活动”,说明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结构的关系。2.以阅读方式,说明中心地理论。3.以文字方式表述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和及差异变化本部分内容,在“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独立呈现。1 以“阅读”材料,概述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2.通过“活动”,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3.通过“上海市”案例,说明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4.通过德国、荷兰例子、案例以及“阅读”材料,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规律。本部分内容,在“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中呈现并说明。1.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