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2.1《综合法和分析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一课时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一)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已知 “若12,a aR,且121aa ,则12114aa ”,试请此结论推广猜想.(答案:若12,.......na aaR,且12....1naaa ,则12111....naaa 2n )2. 已知 , ,a b cR,1abc ,求证:1119abc .先完成证明 → 讨论:证明过程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 1:已知 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b2 + c2) + b(c2 + a2) + c(a2 + b2) > 6abc. 分析: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基本不等式) → 板演证明过程(注意等号的处理) → 讨论:证明形式的特点② 提出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③ 练习:已知 a,b,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3bcaacbabcabc .④ 出示例 2:在△ABC 中,三个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且 A、B、C 成等差数列 ,a、b、c 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 等边三角形. 分析:从哪些已知,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转化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 板演证明过程 → 讨论:证明过程的特点. → 小结: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边角关系的转化;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内角和)2. 练习:1①,A B 为锐角,且 tantan3 tantan3ABAB,求证:60AB . (提示:算tan()AB)② 已知,abc 求证:114.abbcac3.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 P 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12,,Q Q ,直到最后的结论是 Q.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三、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