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1 一、素养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 10 个生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严峻、恐怖、会意、一拥而人等词语。 3、理解句子: (1)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育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体会思想内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体会正义之美,生命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老师教法 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内容;在小组讨论沟通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认为值得深人体会的句子,进行深化理解;必要时给予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沟通,深化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l、深化领悟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二)难点 弄清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 (三)解决办法 鼓舞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讨,引导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受李大钊的精神及品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老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词语信心加以分析,领悟文章的主旨。 2、帮助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悟人物的思想。 3、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材料。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深化探究课文内容。 3、分角色表演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深化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体会。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日我们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题目为什么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2、简介李大钊。 (可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然后老师适当加以补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1)正音:待会儿、沉着 (2)指名回答思考题。 (课文主要讲了李大钊同志的三件事:被捕前、被捕、在法庭上。) 三、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