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 3》教案 A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教学重点: 照样子扩展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应引起注意的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老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老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 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 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 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老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纳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宁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 lsquo;宁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3.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总结(1——)六年级语文教案《课后练习 3》教案 A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2)(4)老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3)采纳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