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教学目标】 1、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美的内涵。 2、学习本文多种写作手法及修辞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让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文章的前后的内在联系 重点: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 (突破口:什么是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预习】 让学生查找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简历 【玛丽居里简介】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的早期讨论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于 1903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讨论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 1911 年诺贝尔化学奖。 1906 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并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继续讨论,于 1910 年与德比恩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 X-射线设备装备了抢救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 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 1934 年 7 月 4 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线(他们俩因此而荣获 1935 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请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讨论中去了 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从小到大,记忆中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作为科学家的她:发现了镭、两次获诺贝尔奖、忍受着丧夫之痛献身科学......但粱衡却写出了另一番景致。 【作者简介】梁衡:1946 年出生,196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有《梁衡文集》和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政论集《继承与超越》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