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六年级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1

六年级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1_第1页
1/14
六年级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1_第2页
2/14
六年级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1_第3页
3/14
——六年级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 1 李白酒隐安陆的时候,结识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谁下面几首诗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了。《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公元 689~740)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史称王孟。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隐居一段时间,又想有所作为,40 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从此,浩然就对官场不怎么感冒了。据说,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时正与朋友喝酒,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新唐书》有记载:浩然斥曰:lsquo;业已饮,惶恤他!rsquo;卒不赴。韩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 28 岁,而孟浩然 40 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六年级语文教案——《黄鹤楼送别》教案1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