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5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课后撷珍 新人教版必修 2素 材 点 说朱自清的骨气朱自清先生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 12 口人吃饭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 年)8 月 12 日,朱自清因贫病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点说 人而有格,国而有格,此格非他,乃尊严是也。人的尊严只有同国的尊严连在一起,方得称大尊严,孟子云“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句话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从苏武到文天祥,从文天祥到朱自清,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他们把个人的尊严与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连在一起,演绎了人生的壮举,挺直了人的脊梁,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为我们树起了一座座尊严的丰碑,展现了中国人的凛凛骨气。做人当作有骨气的人,做人当作有尊严的人,做人当作大写的人。评 说 天 下朱自清之死:所谓“饿死”云云,与事实不符2014 年 4 月 8 日《今晚报》多少年来,因为受中学课文《别了,司徒雷登》的影响,我一直以为朱自清是个“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民族英雄。与此同时,也有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味道。直到读了他的日记以后,才知道这种印象并不全面。浏览朱自清日记,我发现他很早就患有胃病。一开始好像并不严重,不过他爱喝酒,这对胃病的康复非常不利。比如在 1924 年 11 月 16 日的日记中,朱自清写道:“十时许,在家中饮酒,有丏尊、绶青、叔琴、敏行、天縻等人,菜难为继……晚吃酒,开席而坐。”上午与朋友们喝到“菜难为继”,晚上还要“开席”,这对他的身体当然是有害无益。年轻时嗜酒,或许尚无大碍,但随着年龄增长,就肯定会有问题。比如 1937 年 3 月 2日,朱自清在日记中有如下记载:“近来胃口很坏,且一周来睡眠不好,略感忧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的病情有所加重。比如 1938 年 12 月 7 日,他在日记中说:“一多邀至新雅晚餐,胃病发作很厉害”。所谓一多,显然是闻一多了,而所谓新雅,可能是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