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凤凰台】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提优 专题一 中西古代文明史 第四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彷徨 明清(鸦片战争前)导学案课堂评价一、 单项选择题1. (2013·山东卷)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 汉朝B. 唐朝C. 明朝D. 清朝2. (2013·湛江二模)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 “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C. “海禁”加剧了寇患D. 应当加强“海禁”政策3. (2013·茂名一模)黄宗羲在一首诗中感叹:“近来学人少,谁何识真伪。遂以科举学,劫人之听视。括帖上下文,原无真实义。推之入理窟,涂车可略地。有明三百年,人物多憔悴。”该诗主要抨击明朝( )A. 君主专制加强B.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C. 理学的空疏学风D. 土地兼并现象4. (2013·增城调研)明代内阁大学士的籍贯分布如下表,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南 方北 方南京浙江福建四川广西江西湖广广东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221251713511211448A. 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B. 南方科举考试推行比北方要好C. 南方人“官本位”思想比北方人更强D. 明代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在南方二、 非选择题5. (2013·广州调研)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电影《天仙配》歌词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2) 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3) 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