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课时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识记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福建巡抚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等基本史实;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自身观察生活的兴趣以及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科学的历史观;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交通和通讯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飞跃发展”的结论。学习的重点是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学习的难点是交通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可在预设情景之下由每个学习小组的部分同学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慈禧太后、保守大臣、开明人士、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并用动作、表情或语言表达对某种交通或通讯工具的态度。不同身份的人之间相互诘难、批驳,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讨论,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搜集有关铁路与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解决,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我们美好的现代社会生活是科技进步的结果。1.用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的困难。而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 6 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可设置问题: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由此导入新课。2.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一、铁路与公路1.铁路:(1)19 世纪 70 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淞沪铁路,不久被拆除。(2)19 世纪 80 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① 到② 的铁路。(3)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4)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5)20 世纪 90 年代,铁路建设加快。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③ 位、世界第四位。(6)机车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7)1997 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2.公路:(1)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④ 等大城市。(2)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由于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3)新中国成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