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 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资料集萃 新人教版必修 21953~198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时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 年4.51958~1962 年-4.31963~1965 年11.11966~1970 年3.91971~1975 年4.01976~1980 年5.11981~1985 年8.1——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解读】 1963~1965 年的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改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1981~1985 年的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不同之处:1963~1965 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81~1985 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时间原因内容作用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70年代(1)中共缺乏经 济 建 设 经验,照搬苏联经 济 模 式 。(2)主观上追求 “ 一 大 二公三纯”,急于 完 成 工 业化(1)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2)核心是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第二党的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1)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了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 面 的 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 ,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 划 经 济 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2)核心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政企分开,等等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1)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比较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特征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作用积极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消极高度集中,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认识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