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新思想的萌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的原因。2.掌握林则徐的主要思想主张,了解《各国律例》和《四洲志》。3.掌握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其《海国图志》的内容。4.了解姚莹及其《康 纪行》。5.了解徐继畬及其《瀛环志略》。6.掌握《资政新篇》的内容,理解其意义。德育目标1.通过讲述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的抗英斗争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及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的学习态度。3.在讲解《资政新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的探索精神。能力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分析“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以及对《资政新篇》的历史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1.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2.《资政新篇》。●教学难点1.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后所萌发的新思想的内涵和本质?2.如何正确评价《资政新篇》?●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历史人物的思想,由教师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向学生进行讲解。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可创设必要的思维情境,充分激活学生思维。3.讲读法: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原始资料,经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课时安排一课时●从容说课本节课是讲述从鸦片战争前后到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思想界变化的一节专题课,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可安排较多的学生活动时间。对于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教师可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去讲解,并重点阐明新思想的特点,对于教材中提到的清朝后期的文化背景,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解说;对于新思想萌发的具体表现,教师应避免平铺直叙,应重点突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做一般性处理,之后应向学生强调林则徐、魏源等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这一阶级属性;对于《资政新篇》,可以结合洪仁玕的经历,抓住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这一特点进行分析说明。最后,教师应很好地利用教材中所列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来说明相关问题。●教学过程用心 爱心 专心1[导入新课]之一:导入语例示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在中国历史步入近代以后,面对外国的侵略和清朝统治者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中国的农民阶级所做出的反应,即太平天国运动。在清王朝统治日益腐朽,出现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思想界又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