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荷塘月色 问题导学1.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有何作用?2.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3.作者为什么说“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4.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引用《采莲赋》《西洲曲》在文中有何作用?自主探究对于朱自清先生浸透文中的淡淡哀愁,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也有人认为这恰恰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你的认识。文法导析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荷塘月色》中无论是“月下荷塘”,还是“塘上月色”,都能让我们真切自然地感受到作者彼时彼境淡淡 的情怀——淡淡的忧,淡淡的喜。在荷塘上,月光是淡淡的、静静的,云也是淡淡的,荷香、叶子、花的总体特点都是朦胧的,这正与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这种心境合拍,表现出作者忧郁、哀伤的心情。2.多角度、多方面描写景物,增强具体性、形象性、生动性,唤起读者诗意的联想和想象。文章第四、五、六段都围绕荷塘月色来写,但各有不同的角度:荷塘是月色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四周是月色下荷塘的四周。丰富而细致的刻画使景物立体而生动形象,带给读者无限的美感享受。文章写景还注意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是正面描写;“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通过月色下的“青雾”“叶子和花”来从侧面写月光。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你以某种景或物为对象,运用多种手法描绘景物的特征,力求写出其精神风貌,300字左右。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 3 袋面粉,全家 12 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 年)8 月 12 日,朱自清贫病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 “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2)朱自清治学上认真严肃,从不滥竽充数。1934 年应郑振铎邀请,一个晚上赶写了一篇《论逼真与如画》,其材料依据《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