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8 拿来主义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感受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2.学习比喻论证法,体会其论证效果。3.鉴赏鲁迅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4.学习鲁迅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方法并思考其现实意义。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下面几种关于课文段落的划分方法,你认为哪种最恰当?为什么?(1)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 1~4 段):破“送去主义”第二部分(第 5~10 段):立“拿来主义”(2)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5 段):提出问题,主张“拿来主义”第二部分(第 6~9 段):分析问题,阐明什么是“拿来主义”第三部分(第 10 段):解决问题,总结“拿来主义”(3)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 1~2 段)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第二部分(第 3~5 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第 6~7 段)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四部分(第 8~10 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我认为 (只填序号)最恰当,理由: 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孱头( ) 孱弱( ) 自诩( ) 脑髓( )譬如( )蹩进( )国粹( )给与( )宅子( )冠冕( )残羹( )冷炙( )2.解释下列词语。(1)冠冕:(2)残羹冷炙:(3)礼尚往来:3.填空。因为曾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 ”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 ”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 之情,也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显示了作为民主战士、文化旗手的鲁迅先生的不屈精神。这就是鲁迅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得名的缘由。 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1合作探究1.本文的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是前一部分却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种“破”字当头的结构有什么好处?2.“送去”“抛给”“抛来”分别是什么意思?“抛给”为什么又可称为“送来”呢?3.文章把文化遗产比喻成“大宅子”,那么前三种人和“拿来主义”者的态度、方法及其实质,分别是怎样的?请填表。孱头昏蛋废物“拿来主义”者4.第 9 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对拿来主义“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做了形象的阐述...